按照国家发改委、水利部建设现代水利的要求,四川省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定位在高科技建设、现代化管理的层面上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在大水厂覆盖模式的思路下,进一步探索。在高科技建设、现代化管理的层面上引入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利信息化、自动化科技技术。
解决下面问题:
1.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体化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低投资、低成本。
2. 准确稳定的水质实时监测方案。
3. 有利于优秀模式的复制,提高管理水平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4. 同自动化运行管理辅相成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与执行。
拟完成下面的内容:
1. 合理优化水厂运行管理工作量,实现远程监控,减员增效。
2. 研究出标准化自动化供水工程运行模式,提高管理效率。
3. 建立源水、出厂水、水压、供水量及关键水质的监测指标体系。
4. 建立不同规模、不同水源、不同工艺水厂的水质监测指标体系。
5. 建立信息化的运营模式,降低运营成本。
供水厂控制软件需要完成现场水质数据及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,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,并通过数据服务上报到市(县)、省级中心平台。
为了实现全省集中供水厂(站)的整体监测要求,开发统一的数据汇集及上报软件系统,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及业务流程。
村镇供水工程数据汇集系统软件统搜集供水站现场设备,水质,预警数据向预警中心平台汇总。通过本系统提供的现场数据可帮助中心平台实时查看水质数据,及时发现预警信息,查看供水站生产和运营报表,完成了对数据的集中规范保存和管理,便于数据共享和信息系统整合。
实时查看状态
供水站制水保障单位、居民和工厂每天用水,需要长期稳定运行。对设备运行的状态和水质安全监测非常重要。通过对设备及时有效的监测,可以使工作人员提前发现设备问题并且及时处理故障,达到保证按时按量供水的目的。以往只能通过到现场启动机器,在根据情况判断设备是否正常,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全面掌握现场情况,完成制水的工作,使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。
现场数据存储
1.水质数据
(1)实时在线监测数据
(2)人工监测数据,根据供水厂(站)具体情况选择性监测以下几类水质指标:微生物指标、毒理指标、化学指标、放射性指标。
2.生产数据
(1)制水工艺重要数据,包括:入水流量(根据取水点)、加药量(总加药量)、加氯量(总加氯量)、送水流量(根据送水点)、水源水位(根据水源)、清水池水位(平均水位)、高位水池水位(根据高位水池)
(2)生产状态数据,包括:取水状态、加药状态、排泥状态、反冲状态、加氯状态、送水状态、自控状态。
3.成本数据
制水成本指供水厂(站)制水的花费,包括:原水成本、加药成本、加氯成本、用电成本、维护成本、设备折旧成本、取水量、送水量、排水量、每吨水制水成本。
4.预警数据
预警数据分为水质预警、供水预警、设备预警三类。每一类中的预警信息分轻微、一般、重要、严重四个级别。预警信息需按照预警类型、级别以及发生的时间储存。
数据服务
1.现场数据上传
现场数据上传能根据中心要求,按时将供水站本地数据,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。确保中心能及时的收到正确的数据,同时确认数据上传是否成功,上传失败的数据记录后,等待通讯正常后重新传输。
2.异常数据处理
异常数据处理功能将数据库中明显错误的数据修复,无法修复的数据做过滤处理。本功能确保上传到中心的数据有效,使中心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正确有效,避免无效的数据照成影响。
3.人工数据上报
人工数据上报功能用于收集人工水质监测数据。通过统一的水质填报功能,将人工水质数据保存并上传中心。上传的人工监测数据与实时在线数据一同用于水质安全的分析,使数据种类更加丰富。
4.制水成本核算
制水成本核算功能根据控制系统上传的生产数据,使用逐个统计数据结合原料单价成本,核算出各个制水环节的成本。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取决于系统采集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性,当数据采集不完整时,应尽量保证单项成本核算准确。
5.生产制水报表
生产制水报表功能将水质数据、生产数据、成本数据、报警信息通过报表的方式直观的展现。对需要额外保存的表格提供数据导出功能,对需要纸质保存的表格提供打印功能。